請點擊右上角 選擇瀏覽器打開

(歡迎您)注銷

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06年)

發布時間:2006-01-18 15:21
發布時間:2006-01-18 15:21
字號: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在重慶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王鴻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重慶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連同《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發展的回顧

  過去五年,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銳意創新,奮力拼搏,完成或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任務。實施西部大開發、辦好“四件大事”、推進“三中心兩樞紐一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勝利實現重慶“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目標。這五年,是全市人民同心協力、埋頭苦干的五年,是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的五年,是速度與效益、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都有了長足進步的五年,是人民群眾得到較多實惠、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的五年。重慶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在成為一座人氣旺盛、活力迸發、創業機會日益增多的城市。

  (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初步統計,“十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高于“九五”1.7個百分點,2005年達到3100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1050億元,均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140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5年完成201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6700億元,比“九五”增長1.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0年的644億元增加到1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94.7億元,比2000年增長2.8倍。金融機構人民幣年末存貸款余額均比“九五”期末增加1倍多。

  (二)經濟結構調整呈現可喜變化。工業經濟總量、質量、效益同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翻了兩番多。北部新區和特色工業園區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非公有制經濟迅速崛起,實現增加值比重由35%提高到51%。城鎮化水平由35.6%提高到45.2%。全市銀行不良貸款占比由32%下降到9%左右,重慶成為全國銀行業資產質量和金融生態環境較好地區之一。

  (三)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推進。全面完成“8小時重慶”通達工程,基本完成“半小時主城”暢通工程。渝懷鐵路、達萬鐵路、遂渝鐵路、軌道交通二號線、江北國際機場擴建、萬州五橋機場、寸灘集裝箱碼頭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渝涪、渝合、渝黔、長萬和環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五年新增高速公路516公里。新建、改建區縣高等級公路1748公里。建成長江、嘉陵江大橋16座。信息基礎設施處于西部領先水平。五年新增電力裝機容量125萬千瓦,新增農田灌溉面積58萬畝。鯉魚塘水庫建設順利推進,“澤渝”工程和松溉、銅罐驛兩大長江提水工程全面啟動。一批新興商圈、商業步行街、濱江餐飲休閑區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一批危舊房得到改造,燈飾工程和綠化美化工程使重慶更加絢麗多彩。

  (四)農業農村煥發新的生機。2005年起全部免征農業稅及其附加,結束了農民繳糧納稅的歷史。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百個經濟強鎮工程和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取得可喜進展。糧食總產量恢復到歷史較好水平。農村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鄉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五年累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260萬人。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有所改善。

  (五)順利完成分期移民任務。到2005年末,累計完成移民安置94.1萬人,遷建調整工礦企業1371戶,復建房屋2853萬平方米。實施《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起步良好,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實施產業發展基金項目150個、移民后期扶持項目457個?!笆濉焙笕?,庫區15個淹沒區縣總體經濟增長速度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六)生態環境質量趨于改善?!笆濉惫餐度?18億元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38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0%,比2000年提高7個百分點。建成一批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庫區水質穩定。持續推進主城“凈空工程”,實施易撒漏物質密閉運輸,嚴格控制施工揚塵,實施城市道路改造,結合技改搬遷主城區重污染安全隱患企業19戶。2005年末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2.9%,比2000年提高21.8個百分點。庫區地質災害二期防治工程初步通過國家驗收。

    (七)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大步推進,股份制企業占比已超過70%。加大市屬國有企業集團重組整合力度,國有資產總額超過3500億元,比2000年擴大1倍。五年累計化解市屬國有企業不良債務220億元。完成重慶市商業銀行和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增資擴股、西南證券重組、區縣信用聯社統一法人改革改制。組建土地儲備中心,培育壯大八大建設性投資集團,搭建起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臺。路橋收費改革和電力、水利、公交、燃氣等壟斷行業的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順利推進,組建了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報業集團和出版集團。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征信系統基本建立。把發展開放型經濟提升到戰略高度?!笆濉逼陂g,全市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9.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累計17.5億美元,有24家世界500強企業來渝投資興業。福特汽車、惠普、美國利寶、匯豐銀行、中美大都會人壽、中法水務、沃爾瑪、香港查氏集團、普天、海爾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入駐重慶。務實推進渝港“9 1”、渝澳“8 1”經貿合作。分別與四川、貴州、上海、浙江、廣東、湖北達成合作發展框架協議。五年累計利用內資448億元。

    (八)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取得家蠶功能基因組研究、海扶超聲聚焦刀、手機“通芯一號”芯片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初步具備乘用車自主開發能力。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2005年“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7.6%,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到81.3%,在校大學生人數在2000年基礎上翻了一番多。五年累計完成中小學危房改造360萬平方米。大學城建設初具規模。人力資源開發成效顯著,五年累計引進各類緊缺人才5萬多名。文化事業繁榮,三峽博物館、奧體中心、規劃展覽館和國際會展中心等標志性文化體育設施竣工投入使用,湖廣會館修復一新,紅巖革命紀念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慶國際學校正式開工。區縣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有長足進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成效顯著。重慶運動員在全國“十運會”上取得了比上屆更好的成績?;拘纬墒信c區縣兩級衛生監督、疾病控制、傳染病救治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應急機制。兒童免疫規劃“四苗”接種率達到92.3%,乙肝疫苗接種率達到88.9%。艾滋病、結核病、地氟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強。開展7個區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67.9萬人受益。

    (九)緊貼民心辦了一批實事。城鄉居民生活明顯改善,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4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85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66%和47%。五年共指導幫助下崗職工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80萬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由“九五”末的18.6平方米增加到24.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9.6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城鎮廉租住房保障面逐年擴大,3600多戶“雙困”家庭搬進新居。農村6300戶高山移民和所有巖洞窩棚戶住進了政府資助的新房?;窘⒁责B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和社會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五年間三次提高城鎮低保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了農村特困醫療救助制度。農村絕對貧困人口五年累計減少80余萬。解決了農村230萬人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捌桨仓貞c”建設扎實推進,全市刑事案件自2002年以來逐年有所減少,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好轉。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安裝公路防撞護欄2000公里,基本建立了水上交通、長途客運GPS監控系統和煤礦瓦斯GPRS監控系統。

    各級政府心系群眾安危,成功抗御了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 豬鏈球菌,戰勝了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妥善處置了開縣“12?23”特大井噴、天原化工廠氯氣泄漏等突發事件,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十)服務型政府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各級政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出臺了市政府重大決策程序規定,實施了行政首長問責、行政決策聽證、政務信息公開和規范性文件審查四項制度。完善重大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和聽證、人民建議征集制度,建立政務信息發布、社情民意反映、政務工作評議、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0%以上。鄉鎮政府服務職能有所加強。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強化行政監察、審計和經濟監督,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過去五年,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各級政府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收到實效。民族、宗教、僑務、對臺工作取得新成績,民政、防災救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展,人防、消防、檔案、修志、保密、口岸、統計、氣象、地震、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和信訪工作取得新成效,“雙擁”、“共建”活動、國防教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得到新發展。

    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最后一年,我們全面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預期目標,為“十五”計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初步統計,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1.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外貿出口增長2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3.5%;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43.7萬人;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控制在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9%。

    特別要提到的是,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取得了圓滿成功。會議主題“城市?人?自然”和諧發展,得到與會城市的高度認同。會議的精心組織、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和熱情友善,得到中外來賓的廣泛贊譽。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對外交流和經濟技術合作。

    各位代表!“十五”發展成就來之不易。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重慶市委的堅強領導,為重慶這艘快速前進的航船把握了正確航向。全市人民貢獻智慧,揮灑汗水,眾人劃槳,為重慶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在此,我代表重慶市人民政府,向戰斗在各條戰線的全市人民和駐渝部隊、武警官兵,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政協及各界人士,向關心重慶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年的發展成就令人鼓舞,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重慶仍處在“爬坡上坎、負重前進”的發展階段,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解決“三農”問題任務繁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庫區產業空虛問題突出,渝東南地區經濟基礎還很薄弱。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步伐不快,城鄉協調發展任務艱巨。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環境約束突出。一方面煤電油氣運和土地等資源供應全面緊張,另一方面資源利用不充分,單位產出能耗和污染排放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投資,支柱產業單一。投資增長回落,經濟增長就放緩。汽車產銷量一有下降,整個工業就明顯波動。推進產業多點支撐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四是自主創新能力弱,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發明類專利尚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不高,名牌產品少,制造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絕大多數企業研發資金投入不足。學習型、創新型社會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五是盡管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增幅較大,但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偏低,對外開放度不高。六是社會發展問題依然突出??萍?、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尤其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更為落后。就業形勢嚴峻。低收入群體人數依然不少。在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庫區移民、企業改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矛盾。雖然近兩年安全生產形勢有所好轉,但安全生產依然是我們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七是政府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有待進一步加強。少數政府公務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不強,工作著力點還沒有真正轉移到實現“兩個根本轉變”上來。工作中既有沾沾自喜的表現,也有畏難不前的情緒。對這些矛盾和問題,務必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以科學發展破解難題,用改革的辦法化解矛盾,腳踏實地做好工作,不辜負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一五”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一五”是我們牢牢把握和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第二個五年,也是進一步“打基礎、建平臺、增后勁”的關鍵時期,更是突破發展“瓶頸”制約和體制障礙關口的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重慶市委關于“十一五”規劃建議,今后五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中央交辦的“四件大事”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基本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總體框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實現重慶“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2010年達到5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00年基礎上提前翻番,達到2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五年再翻一番。非農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89%?;拘纬伞叭行?、兩樞紐”框架,“一基地”建設初現輪廓。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人均指標達到屆時全國平均水平。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創新型城市,壯大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1.7%,綜合科技進步水平進入全國前10位。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有明顯進步。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30%。庫區長江干流水質穩定在Ⅱ Ⅲ類標準,主城區空氣質量滿足Ⅱ級天數達到并穩定在290天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6%。

   ——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緦崿F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目標?;就瓿晒ど唐髽I的股份制改造。國有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201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0億美元,利用內資450億元。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庫區移民開發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城鎮化水平2010年達到52%。形成三大經濟區四大工作板塊協調互動、各展其長的發展新格局。全面完成三峽庫區移民遷建任務,解決產業空虛問題有突破性進展。

   ——構建和諧重慶取得新進步。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窘鉀Q農村絕對貧困問題。中等收入者比重逐年提高。五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60萬人。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持續好轉。

    “十一五”發展目標體現了時代的新要求,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人為本,切實做好“五個統籌”;堅定不移地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必須立足于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為全市人民建設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在工作部署和推進上,突出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深入實施“科教興渝”和“人才強市”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和諧重慶五大重點任務,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區域性中心城市、對外開放、社會事業、三峽庫區和渝東南地區及其他貧困地區建設與發展五大薄弱環節。

    (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實施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建設現代農業為方向,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協調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真正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深入實施“三百工程”,增強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實力。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要著眼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引進和培育一批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建設規?;膬瀯蒉r業產業帶。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綜合開發,提高農業標準化、信息化和機械化水平。加快實施“百鎮工程”,今后五年重點中心鎮建設逐步由45個增加至100個,使之成為連接城鄉的節點和繁榮農村、服務農業、集聚農民的重要載體。大力推進“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打造重慶勞務輸出品牌,每年新增轉移30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進入二、三產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完善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服務和管理,真情關心、真心接納、真誠服務。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廣大農村。全面解決農村教育“兩基”欠賬。從今年起,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實施貧困家庭女童零學費。到2010年,全市區縣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70%。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繼續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認真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全面推進農村道路、人畜飲水、農村沼氣、農村電網、農田水利和農村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客運,方便農民出行。建設相對集中的農民新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破除陳規陋習,構筑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農村新型社區。

    建立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各級財政每年對農業投入的增幅要保證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市級財政用于扶持農民和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資金總額占一般預算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基本建設資金用于農業農村的比重逐年提高。發展農村金融業務,引導信貸資金合理流向農村地區,實行扶持性農村金融保險政策,確保主城區以外區縣貸款增幅逐年提高、農業貸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貸款增幅。

    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就瓿舌l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鼓勵“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和就業創業機制。完成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全“兩社兩化”體系。建立供銷物流配送體系,拓展農村市場。

    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提高市財政配套扶貧資金比例,對居住在高山深谷地帶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二)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著力培育多支柱產業體系,構筑先進制造業基地。依托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采取重組和引資相結合的方式,發展壯大“百億企業群”,實現規?;洜I。汽車產業要著眼于提高自主品牌開發能力,突出優選車型、零部件基地建設和擴大出口,打造“中國汽車名城”。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建設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品牌最響亮的“摩托車之都”?,F代裝備制造業重在提高機電裝備設計、制造、成套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資源加工業要基本形成萬州鹽氣化工、涪陵化肥、長壽天然氣化工三大化工基地和西彭鋁加工基地。鋁、錳、鋇、鍶、硅等礦產資源開發要從粗放走向集約。著力抓好紡織服裝、輕工、旅游紀念品產業和都市型工業,打造時尚之都。高新技術產業要突出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力爭完成100億美元投資,實現1500億元銷售收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廣泛運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向北部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壽化工園、西永微電子工業園和特色工業園區集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發揮服務業對擴大內需、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推動作用,著力提升服務業市場化規模、信息化水平和法治化環境,發展功能性、基礎性、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推動商貿、物流、金融、房地產、信息和中介、旅游和文化等行業做大做強,高度重視和發展社區服務業。加快解放碑 江北城 彈子石中央商務區建設,打造體現大都市功能與形象的高端產業集聚區。完善商業網點布局,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建設一批集聚輻射力強的區域市場,培育壯大一批大型商貿流通企業。依托樞紐型基礎設施,打造一批物流基地和區域性物流中心,培育第三方物流。實施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打造長江三峽黃金旅游帶,推進渝川黔旅游“金三角”開發建設。規范協調發展房地產業,帶動裝飾裝修、物業管理等相關行業發展。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培育壯大金融企業,創新金融產品,擴大融資規模和渠道。健全中介、信息服務業行業規范,積極發展各類中介服務機構,促進話音、數據、視頻等多種業務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資源,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三)加快構建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建設管理并重。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快建設重慶至遂寧、重慶至上海、重慶至長沙、重慶至瀘州、繞城公路等高速公路,形成“二環八射”高速公路網。建成萬宜、蘭渝、襄渝二線,開工建設涪利、渝懷二線、遂渝二線,投運南涪鐵路,形成“一環九射”鐵路網。建設主城、涪陵、萬州三大樞紐港區和永川、江津、合川、奉節、武隆五個重點港區,形成長江、嘉陵江和烏江“一干兩支”為主的水運航道體系。提高江北國際機場盲降等級,啟動第三航站樓和第二跑道建設前期工作,力爭部分項目開工,完善萬州五橋機場,建設黔江舟白機場,形成“一大兩小”快速空中通道。統籌規劃高速公路與區縣公路的連接。促進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推動本地互聯網交換中心升級擴容改造,爭取提升為國家級交換中心。

    提高能源和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實施一批重大電源建設項目,完善城鄉輸配骨干電網,規劃核電等長遠能源保障項目。配合國家建設輸氣、輸油管線。加快推進玉灘水庫和金佛山水庫工程,規劃建設一批中小型水庫、城市水源和防洪護岸工程,解決農村300萬人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

    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快捷城市”工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換乘樞紐、軌道交通、城市快速道路和人行過街系統。完善城市供排水、環衛、照明、消防設施系統和城市綜合減災管理系統。全面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

    (四)統籌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庫區移民開發建設。加強分類指導,健全三大經濟區四大工作板塊協調互動發展機制。都市發達經濟圈要率先發展,增強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和輻射力,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核心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先行示范區和城市、人、自然和諧友好的現代都市。渝西地區要盡快崛起,逐步形成新型城鎮群、新興工業密集區、集約高效農業區。三峽庫區要提速提檔,全面推進移民開發、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三大戰略任務。渝東南地區要努力建設武陵山經濟高地,突出發展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業、綠色食品加工業、水電能源產業、優勢礦產資源加工業和邊貿經濟。

    實現庫區移民安穩致富是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開發性移民方針,提高移民安置質量,全面完成三、四期移民遷建任務。逐步推動庫區工作重心向產業發展轉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好用活國家有關產業發展、移民后期扶持和對口支援等各項政策。加大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力度,突出發展天然氣及鹽氣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現代制藥、旅游和港口經濟等產業,深入推進三峽庫區星火產業帶建設,構建清潔能源和資源加工業基地、國際黃金旅游帶。加大庫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建設庫區綠色生態屏障。深入實施“青山綠水工程”,完成庫區周邊綠化帶建設。加強三峽水庫綜合管理,搞好庫區地震、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安全監測預警。創新對口支援形式,擴大對口支援領域,深化與兄弟省市的合作與交流。

    加快建設以主城特大城市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鎮為支撐的城市群。把北部新區建設成為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產業基地、都市發達經濟圈核心增長極和都市風貌展示區,高標準統籌規劃建設西部和東部新城區。采取特殊政策,集中力量支持萬州建設成為重慶第二大城市,支持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建設成為有相應產業支撐的大城市或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遠郊縣城建設成為中等城市或小城市。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體系。資源節約要重點抓好六項工作。一是科學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節約,制定和實施項目規劃、產業規劃、城鎮規劃都要節約優先。二是合理利用資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集約節約用地??茖W培育和利用森林資源。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力度,規范資源開發秩序。引導資源型城鎮產業轉型。三是抓好節能節材節水工作。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工藝和產品實施強制性淘汰制度。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抓住我市作為全國十個循環經濟試點省市的契機,創建循環型產業、循環型企業、循環型園區、循環型城市。五是實行有利于資源節約的價格、財稅政策和技術標準。積極推進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實行超限額使用能源、水資源差別價格。六是倡導健康文明節約的消費模式。全面開展節約型企業、節約型機關、節約型單位創建活動。

    加大環境質量整治和環保執法力度,實施碧水、藍天、綠地、寧靜四大行動。碧水行動,在“十一五”新建21座城市污水處理廠、16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一批庫區沿江重點小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項目,進一步開展工業污染、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次級河流綜合整治,保護飲用水源。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藍天行動,重點控制城市揚塵和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深化無燃煤區域建設,綜合防治機動車尾氣污染。綠地行動,繼續實施水土保持、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治理渝東南、渝東北的石漠化。加快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力爭2008年把主城區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寧靜行動,加強工業、船舶、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噪聲控制,加大商業噪聲監督管理,全面推進功能區噪聲達標建設和“安靜小區”建設。

    (六)深入實施“科教興渝”和“人才強市”戰略。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一是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研究開發、資源共享、成果轉化三大科技平臺,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組建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和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積極推進理論創新。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完善軍民技術合作轉化機制。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實施名牌戰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知名品牌,扶持一批著名商標、馳名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推進技術標準創新。依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三是健全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和機制。加大對科技突出貢獻者的獎勵。鼓勵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支持和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增強創新的內在動力。對技術工人的評級由初級、中級、高級調整細化為九級,讓人人都有奔頭,年年都有目標。實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鼓勵發展科技創業投資機構,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股權融資試點。

    四是充分發揮教育對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作用。努力建設長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推進農村中小學校標準化、遠程教育和寄宿制學校工程建設。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依托主城、永川、萬州、涪陵等地區建設職業教育網絡體系。推進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課程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重慶大學城基本實現“五個一體化”目標,加強與西永微電子工業園互動,成為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科技創新示范區。穩步發展成人教育,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五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營造建設學習型社會、創新型城市的文化氛圍。大力實施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巴渝人才工程”,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尤其要培養造就一大批高層次科研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以項目為載體,以重點產業為目標,吸引國內外高水平人才。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聚集和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加快構建西部地區和長江上游人才高地。

    (七)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環境。以更大的決心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攻堅戰,以更寬廣的視野謀劃開放型經濟發展,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保障。

    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抓好五個方面。一是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改革攻堅的重中之重。切實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基本要求,創建法治政府。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和方式,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系統集成能力。進一步向區縣下放權力,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繼續開展綜合行政執法試點。推進政府機構職能、編制和工作程序法定化。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健全重大決策程序、績效評價機制、工作監督機制和審計監督制度。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完善決策失誤追究制度。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二是加快建設公共財政體系。逐步提高各類公共服務的支出比重,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依法、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健全市和區縣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深化稅收改革,推進依法治稅。三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繼續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大國有資產優化配置和整合力度,提高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和帶動力。減少控股集團公司管理層級,優化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減輕國有企業債務負擔,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加大壟斷行業改革力度。四是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長20%以上。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落實公平待遇,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五是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商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繼續發展土地、勞動力、技術、產權等要素市場,穩步發展貨幣、保險、期貨市場。提高中介組織市場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快政府、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

    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發展開放型經濟。一是提高招商引資水平。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突出園區集中組合招商,爭取更多的跨國公司來渝建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區域銷售中心。二是提高外貿出口水平。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加快與國際標準和國際慣例接軌,推動更多的企業進入全球跨國采購體系。支持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商品出口。建設汽車摩托車、通用型發動機、醫藥化工、高技術、優勢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建立健全國際貿易摩擦預警和應對機制。增強大口岸功能,提高通關通檢服務水平,做大做強口岸經濟。三是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鼓勵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擴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規模。四是加強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積極融入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密切與港澳臺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與沿江省市合力打造長江黃金水道,促進長江流域經濟合作。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市場等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接國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

    (八)不斷推進和諧重慶建設。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設,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問題,高度重視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問題。健全大齡下崗人員、殘疾人員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城鄉公平就業。鼓勵自主創業,設立創業孵化基金。健全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和糾紛解決機制。

  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逐步把個體私營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城鎮社會保險范圍。發展企業年金等補充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解決失地無業人員生活保障問題。完善以災害緊急救援、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慈善事業為重點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切實保障婦女兒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

  完善社會利益協調機制,促進社會公平。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困難群體救助。加強法律援助體系建設,完善民意訴求反映機制、社會糾紛調處機制,做好信訪工作,增強各級政府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能力。

  普及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增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突出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整頓藥品生產、流通和醫療秩序。支持發展中醫藥事業和現代中藥產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實施文化精品戰略,繁榮文藝創作,支持文博事業。培育壯大電視、發行、出版、報業、演藝等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建成重慶大劇院、國泰大戲院、科技館、圖書館、自然博物館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就瓿蓮V播電視“村村通”,形成覆蓋城鄉的基層公益性文化設施體系。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各級政府的重大責任。深入推進“平安重慶”建設,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整治,嚴格執法,落實責任,健全監管體制,加大安全投入,加強設施建設,促進安全生產狀況持續好轉。健全食品藥品監管網絡。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生態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管理。廣泛開展科普知識教育,增強市民防疫、防災、防暴力侵害等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健全國防動員體系,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扎實推進文明城區、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公民法律素質。完善村民自治、社區民主管理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發揮好社團組織、行業組織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做好新時期的民族、宗教、僑務、對臺和海外聯誼工作。

  三、2006年的重點工作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積極擴大內需和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努力實現“十一五”良好開局。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控制在3%以內,外貿出口和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分別增長20%。今年要重點抓好十項工作:

  (一)調整經濟結構走出新路子。加快培育工業優勢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汽車工業要推出一批新車型,擴大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汽車摩托車試驗場和賽車場、模具中心等平臺建設。裝備工業要抓好四聯儀表基地、特種造船基地、北碚機電儀工業園等大項目。資源加工業要加快化醫85萬噸甲醇、建峰45萬噸合成氨、明達玻璃及純堿、“百億川維”、“百億西南鋁”等項目建設進度,支持查氏中染紡織基地和如意集團紡織基地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推進芯片生產、功能材料、信息家電等大項目建設。推動園區產業鏈條化、集群化,每個特色工業園區爭取引進2 3個大項目。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激活消費需求,促進服務業發展。一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購買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從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控制農資價格、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提高務工收入、清理進城務工人員工資拖欠等方面,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各類企業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按技術和貢獻相應增加職工工資。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時工資制。認真實施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新的公務員工資制度,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統籌解決企業離退休人員、城市低保對象、軍隊移交政府安置的離退休人員、傷殘軍人等人員的相關待遇,提高補助標準。二是完善消費政策,推動住房、汽車、餐飲、娛樂健身等消費熱點持續走旺。以國家減輕普通居民住房、汽車消費稅費負擔為契機,引導住房、汽車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組建重慶物流集團。新增連鎖經營店鋪400個、社區商業服務中心500個,打造13條專業特色街。三是大力發展會展、旅游經濟。實現旅游收入增長12%。四是激活農村市場。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組建市農村物流配送中心。新建鄉鎮連鎖超市100個、村社放心商店500個。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000個,農戶參合率提高2個百分點。

  (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快襄渝鐵路二線、“二環八射”高速公路18個項目建設,建成縣際公路400公里。啟動建設蘭渝鐵路、南川至涪陵鐵路、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寸灘集裝箱作業區,加快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水運支持保障系統建設和船型標準化改造。推進彭水電站、珞璜三期和重點煤礦改造擴能,實現富金壩航電樞紐首臺機組發電,提高能源保障程度。建成南岸迎龍湖供水工程,開工建設渝北觀音洞等城市水源工程。加快朝天門等5座大橋建設,開工悅來嘉陵江大橋。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邁出新步伐。整合力量,啟動實施“千村推進、百村示范”工程。鼓勵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做大做強柑橘、生豬、榨菜、青蒿等龍頭企業。加強與臺灣農業企業的合作。高度重視中心鎮二、三產業發展,全市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40萬人,發展訂單勞務和季節性勞務,制定實施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的政策,全面推行進城務工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建設農村公路6000公里,實現400個行政村通公路。完成中低產田土改造和生態綜合治理58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解決11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溫飽、40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有新辦法。一是加大研發投入。加大市級科技“三項”經費投入。大中型企業要圍繞產品工藝中的關鍵環節,增加研發經費在銷售收入中的占比。評選全市工業50強要加大企業研發投入的權重,增加信息化指標。二是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已有科技成果盡快產業化,打造成為重慶的品牌。把各類園區培育成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三是強化創新激勵機制。各級政府加大對科技突出貢獻者的獎勵。鼓勵企業采取措施加強研發工作,廣泛開展行業技術競賽和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活動。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與企業發展需求對接。四是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各類創新人才培訓,新增博士后工作站5個,實施引智項目300個。五是擴大教育發展規模。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分別達到17萬人和16萬人,高校招生達到12萬人。

  (五)加快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有新政策。推進萬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六個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加大市級財政資金安排的支持力度;在市工業結構調整資金、市科技“三項”經費中,安排一定資金主要用于發展工業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鼓勵商業銀行分別在六個區(市)增設分支機構;以六個區(市)為樞紐,形成與周邊區縣交通小循環;六個區(市)各新增2個市級重點扶持中心鎮;擴大區域性中心城市管理權限,有的市級管理權限可委托其行使;指導六個區(市)做好發展規劃,幫助招商引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加大對渝東南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堅持對口幫扶貧困區縣,完善主城區對貧困區縣的對口支援機制。

  (六)庫區移民遷建和產業發展有新變化。完成三期庫底清理和驗收,滿足在汛后蓄水至156米水位的需要。搬遷安置移民8萬人,復建房屋235萬平方米,調整搬遷工礦企業21戶。完成新增農村移民出縣市內安置2萬人。認真落實移民工程稽察整改工作。加快三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建設進度。

  充分利用庫區產業扶持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引導銀行信貸資金,擴大對口支援和招商引資規模,加大對庫區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和對移民中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啟動庫區工業50強計劃,加快推進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和個體經濟,切實推動庫區移民就業。加強庫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

  (七)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有新舉措。對30戶工商業用電大戶開展電能平衡測試和能效評價。嚴格實行新建住宅節能50%的設計標準。開展階梯式水價和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試點。完成電力、冶金、化工、醫藥、水泥等行業30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抓好三峽庫區和重慶發電廠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完成65個工業污染治理項目和4戶主城區重污染安全隱患企業搬遷整治,主城區空氣質量滿足Ⅱ級天數達到260天。推進城市“安靜小區”創建工作。開展規?;笄蒺B殖污染治理。實施城市垃圾收運系統和排水三級管網改造。切實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完成國家下達的退耕還林等工程營造林任務,建設城市生態林1500畝。

  (八)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以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企業注冊登記改革為重點,簡化和規范行政許可程序。全面推進鄉鎮綜合改革,轉變職能,提高服務效能。搞好鄉財鄉用縣監管、村財民理鄉代管試點。整合一批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完成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著力解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力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經濟的比重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加快市商業銀行、萬州商業銀行改組步伐。推動條件成熟的6個信用聯社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引進1 2家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加強糧食、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場監管。推進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堅決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行為。

  (九)發展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外貿出口總額達到3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6億美元,引進內資達到255億元。引導企業出口從數量型創匯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對重點出口企業給予重點服務。支持農副產品加工出口。鼓勵企業開發境外礦產、石油、木材、動植物等戰略性資源,設立境外研發機構,以并購和股權置換等方式到境外投資辦廠,參與國際項目競標,建設海外勞務培訓輸出基地。

  (十)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取得新成效。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區縣由7個擴大到17個,每人年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5元。加快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實現90%以上的村擁有衛生室。加大醫療衛生秩序整頓。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技術隊伍建設。對學生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治療。開展平價醫院試點。實施人口計劃生育“惠民三百計劃”。加快鄉鎮文化站建設。推進“五保家園”、“金色夕陽”、“城鄉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工程,新建800個村級五保集中供養點、20個街道(鎮)社區服務中心、200個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400個村委會辦公服務用房。完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工作機制,為貧困弱勢群體和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大力推進鄉鎮安全監管規范化、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確保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和重特大事故穩定下降。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和做好2006年工作的重要保證。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以素質建設和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實施《公務員法》。堅持治政從嚴,逐步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對財政資金分配、專項資金管理、工程招投標、人事管理、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的監管。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自警、自重、自愛,發揚奉獻、清廉、節儉精神,把人民政府建設成為人民滿意、人民信任的政府。

  各位代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戰略機遇期不可多得,機遇總是眷顧有準備的、勵精圖治的人們。經過八年多的努力,我們已有了一個好的基礎、一個好的氛圍、一個好的勢頭。我們堅信,有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中共重慶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全市勤勞智慧、熱愛家鄉、不甘人后的3100萬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2006年我們一定能再進一步,“十一五”宏偉藍圖一定能夠如期實現,全市人民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

我是“渝快小寶”
點擊我,為您語音播報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 放 棄
五月婷婷综合